之前喜欢韩寒是因为他也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走出去的人,然而久而久之,我觉得他以习惯于用讽刺别人的刃语来抬高自己。这与华众取宠有什么区别。
我喜欢看电影,是因为电影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。一个剧本可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特别的心理享受,却很难达到视觉上的跌宕。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正是因为一个剧本没有视觉画面,才能让我们的心走的更深、更远,但是我却不完全认同这个所谓“正确”的观点。
近日韩寒公然在自己的博客上把《战国》一剧批的是体无完肤,他说《战国》是所有电影摄制中所有反面例子的集大成者。说《战国》很多的地方缺乏逻辑,还言编辑工作者的目的唯一原则是是照顾好女主角景甜,他们觉得女主角曾在舞蹈学院学过,要表现其跳舞的本领。这有错吗?我觉得没有,跳舞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一个很重要的《礼》、《乐》作用。
众所周知,周公旦创作了《周礼》,它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、宗法制度、阶级关系和儒家各派的思想。与《乐》是一种子母关系,乐声是美妙的,可以让人以乐而翩姿跃舞、平静遐想。孔子传道之隙总会抚琴怡性,可以想象,《乐》是多么的重要。乐与舞相伴是多么的和谐大美。而韩寒却要说不应该有这些,说什么不符合当时的情景。我却不然,古有五音宫、商、觉、徵、羽。而每一种音都代表着不同的等级关系,朝堂之上有《颂》,士族之中有《雅》,平民之居有《风》。皇宫鸾帐起乐升舞有什么错,君王宴群臣皆以乐舞而示天下晏清,这又有什么不妥。导演在合适的情况下安置合适的舞蹈,这有什么不对。而韩寒却指出其为不善,着实让人可恼。
在他的立场取下了《战国》里面几个段子进行辞批严嚎。
第二点,孙膑遇庞涓大军进发争取时间,留一人啃鸡腿,而庞涓大军愣了两个钟才派士兵探路。说这段有问题很无稽,当然这个场景我觉得是导演自己安排的,《史记》上也肯定不会这样记载。两军相遇不可能做出这么出格的事,这可以理解。揣测导演的意思,应该是让观众放松一下,因为滑稽可笑。这样安排我也觉得无过无错,这也不算是扭曲历史。电影与历史总是有些出入的,你能追溯到几千年的战国去核实这件事么。也许孙膑还真做了这么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呢。你韩寒就什么都知道,就觉得这是错误的。
第三点,孙膑自杀,系铜鼎而跳入水中。这时又发生地震,孙膑又无厘头的复活了。说自己很不能理解,很有问题。其实这处镜头也没有什么不可的,你韩寒为什么总是要去找点茬呢!孙膑被剜去膝盖骨,人终身残废,这种死的想法是很正常的。他孙膑也不例外,死的方法有很多种,他的这种死法也没有什么不妥,你想啊。他要真是跳入水中,可能沉得很慢,很快就会被人救起来。所以系一铜鼎让自己快点死,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。当然,地震有没有,这个就很难说了,可能有,可能没有。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录,可能有造次之嫌。而你韩寒不行,死活要掐住不放,觉得自己学贯古今。
第三点,还是孙膑自杀,这次是跳崖,女主角拍马赶在山脚下目睹这一切。而在目睹的过程中,导演以特写的方式表现女主角看孙膑这其间用了两个漫动作。韩寒的理解是女主角太美了,要多露几次脸。你们不觉得这韩寒跟本就不懂艺术吗,电影是一种视觉、精神享受。女主角多露几次面肯定有她存在的原因,孙膑从山崖上跳下来,如果只一次跳下来,观众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也不可能达到扼腕叹息的状态。我们看这一段的目的就是让观众伤感,一部电影如果不能让观众的心情千啭而万变,说明这部电影真不咱的。
第三点.孙膑没死成,躺在女主角的怀里抽搐不死,目的是给女主角一个哭戏作铺垫,韩寒说这是一张艺谋《十面埋伏》中的一个老桥段。这不好么,当自己心爱的男人寻死觅活,自己什么忙都帮不上,能不让人潸然泪下么。再说了,作为观众,如果女主角遇到这种事都不哭,大伙不会说她坚强,而是说她没心没肺。这肯定是不行的。而韩寒说这个是老桥段,这叫借用,韩寒应该明白,借用这怎么就不行呢。你韩寒写的书就没有抄录过谁的么,古往今来,那一个作家、艺人没有过借鉴。
第三点,说这里的名星大腕的报酬很高,这管你屁事啊!别人薪酬多少,你管得着么。
终其一点,韩寒太让我心凉了。诸公看完之后,可以骂我这样一个侮辱在你们心中所谓的名人。
赵鹤鸣2011-4-23